0372-3723308
全国服务热线
0372-3723308 3723306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目录
——— Product center ———
加拿大延长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登记
加拿大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建议延长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的登记。该局对含有多效唑的产品进行了重新评估,认为若依照标签使用,不会对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不可预见的风险。作为延长登记的条件,该局建议对所有终端产品的标签进行更新。目前暂不要求提交额外数据。此项建议的公众评议期截止于2013年12月30日。 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属于三 唑类农药,它通过抑制赤霉素和甾醇的生物合成来降低细胞分裂速率。多效唑在加拿大登记用于温室盆栽景观作物,以获得枝叶更密集的植物,并增强开花。多效唑的施用方式多为使用手持设备进行喷施或浸泡。
塔塔化工推出植物生长调节剂FarmGro
塔塔化工近日宣布在印度推出有机植物生长调节剂FarmGro(叶面喷施)和FarmGroG(颗粒)产品。 FarmGro是一款用于叶面喷施和滴灌施肥的液体产品。它结合多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通过植物叶面吸收并起作用。产品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有机螯合的微营养素以及海藻提取物等。 FarmGro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中一款优良的产品,主要针对园艺作物以及棉花和甘蔗等其他作物。 塔塔化工分管作物营养和农业业务的副总裁DKSundar介绍称,FarmGro主要提供给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中 央邦和南部地区的农民和种植户。 目前,塔塔化工已在其关键市场开展农民教育项目和农场示范,通过提供第 一手用户体验为客户讲解产品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美建议批准茉莉酸丙酯植物生长调节剂
中化新网讯报道:美国环保署近日建议批准FineAgrochemicals公司的植物生长调节剂(PGR)产品Blush。Blush的活性成分为茉莉酸丙酯(PDJ),用于改善红苹果果色。 茉莉酸丙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与维管束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天然植物调节剂茉莉酸(JA)的结构相似,具有相同功能和相似的作用模式,对环境低毒。 美国环保署于去年12月接收Blush的登记申请,此次批准的公众评议期截至2013年10月3日。
美国建议批准Fine Agrochemicals植物生长调节剂
美国环保署近日建议批准FineAgrochemicals公司的植物生长调节剂(PGR)产品Blush。Blush的活性成分为茉莉酸丙酯(PDJ),用于改善红苹果果色。 茉莉酸丙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与维管束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天然植物调节剂茉莉酸(JA)的结构相似,具有相同功能和相似的作用模式,对环境低毒。 美国环保署于去年12月接收Blush的登记申请,此次批准的公众评议期截至2013年10月3日。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功效作用和使用方法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与植物激素相类似的作用于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适用于大田作物、蔬菜、果树、花卉、林木等,可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以下几种使用方法: 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作拌种 拌种法和种衣法主要用于种子处理。用杀菌剂、杀虫剂、微肥等处理种子时,可适当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法是将药剂与种子混合拌匀,使种子外表沾上药剂,如用喷雾器将药剂喷洒在种子上,搅拌均匀后播种。如用石油助长剂拌种,可刺激种子萌发,促进生根。 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作作种衣 作种衣是用专用型种衣剂,将其包裹在种子外面,形成有一定厚度的薄膜,除可促进种子萌发外,还可达到防治病虫害、增加矿物质营养、调节植株生长的目的。 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作浸泡法 常用于促进插穗生根、种子处理、催熟果实、贮藏保鲜等,如带叶的木本插穗,可放在5至10毫升/升的吲哚丁酸中,浸泡12至24小时后,直接插入苗床中。也可用快蘸法,如将萘乙酸与滑石粉按1克比1000克混合均匀后,将插条的下部用清水浸湿,然后蘸上少许粉剂扦插于苗床中。贮藏保鲜可用于鲜切花,将鲜花直接浸泡在10毫升/升的二硝基苯酚液中,贮藏在2℃至5℃低温下,可延长保鲜期。 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作溶液喷洒 先按需要配制成相应浓度喷洒植株,要求液滴细小、均匀,以喷洒部位湿润为度。为了使药剂易于粘附在植株表面,可在药剂中加入少许乳化剂,如中性洗衣粉或表面活性剂及其他辅助剂,以增加药剂的附着力。 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作涂抹法 用羊毛脂处理时,将含有药剂的羊毛脂直接涂抹在处理部位,大多涂在伤口处,有利于促进生根,还可涂芽。高空压条切口涂抹法可用于名贵的、难生根花卉的养殖。方法是在枝条上进行环割,露出韧皮部,将含有生长素类药剂的羊毛脂涂抹在切口处,用苔藓等保持湿润,外面用薄膜包裹,防止水分蒸发。 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作土壤浇灌 将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成水溶液,直接灌在土壤中或与肥料等混合施用,使根部充分吸收。如是盆栽花卉,所需要的溶液量依植株和盆的大小而定,一般9至12厘米口径盆需200至300毫升。为促使植株开花,控制植株茎、枝伸长生长,可用0.1%至0.3%琥珀酰胺酸与矮壮素水溶液浇灌。
中国植物生长调节剂专 利分析 (下)
中国植物生长调节剂专 利分析 (上)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我国的登记管理和限量标准制定(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植物中调节生长及其他功能的一类类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可以说从种子发芽、生根、长叶到开花结实,再形成种子,以及采后的果蔬保鲜、种子贮藏都可以使用生长调节剂进行调控。主要分为三类:植物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和赤霉素类。 一.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我国的登记情况 我国1997年颁布实施,2001年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作为农药方面的基本法律,将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农药而进行统一管理。目前在我国登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并不多,然而在农业生产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却比较广泛,从大豆、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等大宗粮食作物,到各种蔬菜、花卉、果树等经济作物,在壮根、整形、脱叶、诱导抗逆、提高坐果、控制生长、促进生长、催熟、保鲜、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方面,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已取得登记的有效成分共有33种,分别是:赤霉酸、甲哌骀、乙烯利、萘乙酸、矮壮素、仲丁灵、噻苯隆、单氰胺、S-诱抗素、氯苯胺灵、丙酰芸苔素内酯、芸苔素内酯、抗倒酯、丁酰肼、烯效唑、多效唑、烯腺嘌呤、羟烯脲嘌呤、硅丰环、抑芽丹、吲哚乙酸、三十烷醇、氟节胺、二甲戊灵、氯吡脲、1-甲基环丙烯、超敏蛋白、调环酸钙、核苷酸、复硝酚钾、胺鲜酯、24-滴钠盐、24-滴三乙醇胺盐。 在蔬菜水果作物上登记的产品及对应作物见下表:植物生长调节剂名称作物赤霉酸菠菜、柑橘、梨、葡萄、芹菜甲哌骀甘薯、马铃薯乙烯利番茄、柿子、香蕉萘乙酸豆类、番茄、甘薯、苹果、葡萄矮壮素番茄噻苯隆黄瓜、葡萄、甜瓜单氰胺葡萄丙酰芸苔素内酯黄瓜、葡萄芸苔素内酯草莓、白菜、番茄、柑橘、黄瓜、辣椒、梨、荔枝、苹果、葡萄、香蕉多效唑荔枝、龙眼、芒果吲哚丁酸黄瓜氯吡脲黄瓜、猕猴桃、枇杷、葡萄、甜瓜、西瓜1-甲基环丙烯番茄、梨、李子、苹果、柿 子、香甜瓜、猕猴桃复硝酚钾番茄、白菜、柑橘、黄瓜、荔枝、茄子胺鲜酯番茄、白菜24-滴钠盐番茄24-滴三乙醇胺盐大白菜、番茄、茄子、茭瓜 二. 植物调节剂农药残留豁免名单 第八届全国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根据《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等有关规定,参照国际通行做法,豁免7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大残留限量,分别是:赤霉酸(gibberellic acid),烯腺嘌呤(enadenine),苄氨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羟烯腺嘌呤(oxyenadenine),超敏蛋白(harpin protein),S-诱抗素(+)(-abscisic acid),三十烷醇(triacontanol)。 三. 植物生长调节剂登记残留资料评审要点 1. 减免残留试验资料 减免残留试验资料的申请或说明,确认该产品在该作物上正式登记并已经超过六年,且拥有完整残留试验资料。所引证企业产品的登记号,农药名称、剂型、登记作物、使用剂量(不超过1.5倍)、使用方法与本企业是否一致。 2. 授权残留报告的条件和3种情况 2.1应符合的条件:授权的残留试验报告应符合《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和《农药残留试验准则》等政策的规定。根据《农药登记资料规定》:申请人“必须提供独立拥有相同有效成分、剂型、使用范围和方法资料的已登记者的授权”,必须同时提供授权企业的授权声明及完整的残留试验报告,且授权企业必须已经取得登记授权方有效。 2.2 授权残留资料的3种情况:有效成分完全相同的单剂与单剂之间可授权残留资料;有效成分完全相同的混剂与混剂之间可授权残留资料;单剂残留资料可以授权给含有相同有效成分且含量不高于此单剂的混剂。 3. 残留试验报告审评要点 3.1按照《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及《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评估田间试验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3.2 评估残留分析检测方法是否可行。 3.3按照登记的施药剂量施药、次数推荐安全间隔期,对残留试验结果进行评价。 残留试验田间设计 1. 试验点数要求 应符合《农药登记资料规定》附件2的要求:大宗作物两年三地以上;小宗作物两年一地以上;其它作物两年两地。 2. 试验点数布置原则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种植区域、种植方式进行试验;主要种植区域应该有足够的间距;种植区应该选择不同气候带、土壤种类进行试验;两年、两地—根据主要种植区,选择北方和南方;两年、一地—受气候、种植区和种植方式等限 制。 3. 田间试验小区的面积及数量 原则上应符合《农药残留试验准则》NY/T 788-2004的要求。蔬菜不小于15平方米/小区;粮食不小于30平方米/小区;果树要求至少2棵;小区重复设为3个;小区之间设保护行。 4. 施药剂量及次数 终残留试验施药剂量为企业推荐施药剂量及其1.5倍剂量;施药次数为推荐施药次数及增加1次施药次数;施药时期和施药间隔期 5.采收间隔期设置 按《农药残留试验准则》5.3的规定进行设置。应符合作物生长特点与生产实际情况。一般应有2个以上的采收间隔期。黄瓜、番茄、茶叶等作物采收间隔期应短一些,设:1、2、3、5、7天;棉花、水稻、柑橘等作物采收间隔期可长一些,设:7、14、21、28天或30天。 6.采样 应符合《农药残留试验准则》7.2.1 附录A《作物分类及采样部位和推荐采样量》的要求,进行检测的作物部位应包括作物的可食部分。突发情况应有记录和说明。(世界农化网)
乙烯利是一种什么物质?应用前景如何?
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依靠根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无机物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需要蛋白质、糖、脂肪等一些有机物质。另外还需要植物本身产生的有高度生理活性的有机物质,它在植物体内虽含量极微,但起的作用很大,能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植物如果缺少了它,便不能正常生育,甚至不能生存,这类有高度生理活性有机物质称为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植物正常的代谢产物,不同的植物激素由不同的组织器官产生,然后往其他器官输送,对植物生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植物生育过程的一些重要环节中,如发芽、生根、出苗、生长、器官分化、开花结果、成熟衰老、器官脱落、种子休眠等无不受植物激素的调节控制。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目前已被发现并得到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按生理作用大体可分促进生长和抑制生长两个方面。人们了解和研究植物激素,对掌握和调控植物生育、改善品质、克服逆境、直至提高产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五大类激素在植物体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组织的幼嫩部分,如茎、根的尖 端,幼果和嫩籽中;脱落酸和乙烯主要存在于植物的老化组织、脱落的器官及成熟的果实中。植物激素在植物体中的含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小麦从抽穗到灌浆过程中的变化,抽穗后麦穗中的细胞分裂素是大量的,开花末期含量达到高峰,接着是赤霉素,到开花后三星期含量达到高阶段,生长素的含量是在抽穗后四星期开始增加,到成熟时下降。 由于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微,若要通过从植物体内提取出来,再在生产上应用,那简直是不可能的。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用化学等方法模拟植物体内天然激素的化学结构来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或者合成与天然激素的化学结构完全不同,但也有生理活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植物激素类似的效应,也能起到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这类物质统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或称化学调节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可分两大类,一类对植物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如促进生根用的萘乙酸,打破休眠用的赤霉素,防止衰老用的6-苄基腺嘌呤,这些被称为刺激剂;另一类对植物生长发育起抑制作用,如防止棉花、小麦疯长的矮壮素CCC,防止大蒜、洋葱、马铃薯发芽的青鲜素,这类被称为抑制剂。 但是,这种分法不是绝 对的,因同一生长调节剂在低浓度下可作刺激剂用,而在高浓度下又可作抑制剂用,如萘乙酸对水稻秧苗,几十PPM浓度能刺激秧苗生长,但1000ppm浓度反而抑制秧苗生长;又如2,4-D,10~20ppm浓度能促进生长,防治脱落,100ppm会抑制植物生长,1000ppm就要杀死双子叶植物。另外,不同植物甚至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调节剂的反应也不一样,如生长素一般对根敏感,芽其次,茎敏感度较差,在同一浓度下对茎是促进的,而对根可能是抑制的。 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如下表作用生长调节剂打破休眠、促进发芽赤霉素、吲哚乙酸促进茎叶生长赤霉素、吲哚乙酸促进生根萘乙酸、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诱导开花赤霉素、乙烯利防止落花落果赤霉素、萘乙酸、2,4-D、防落素、增产灵防止衰老、保持新鲜6-苄基腺嘌呤抑制发芽萘乙酸、甲酯、青鲜素抑制生长、矮化防倒矮壮素、助壮素、B9、青鲜素、乙烯利、整形素疏花疏果萘乙酸、乙烯利果实催熟着色乙烯利、B9调节性别乙烯利、赤霉素促进排胶乙烯利杀雄乙烯利除草B9、2,4-D、2,4,5-T那么,为什么说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呢?这首先要从乙烯的作用说起。很早以前,人们发现从腐烂果实中散发出来一种气体,能使周围的果实加快成熟。本世纪30年代初,人们确认果实挥发出的气体其实有效成分是乙烯,他是一种天然物质。后来又进一步发现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都能产生乙烯。乙烯由果实产生,而又促进果实成熟,这种果实成熟与乙烯的关系自然引起了人们注意,到60年代,由于使用了气相层析法,能测出极微量的乙烯后这才深化了人们对乙烯的认识,他不仅与果实成熟有关,而且与植物细胞分裂和扩大、种子的休眠和萌发、开花、性别分化、衰老、脱落等重要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由于乙烯是植物正常的代谢产物,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着,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起着极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乙烯就被人们承认为植物内源激素。 尽管乙烯对植物有广泛的调节作用,但由于乙烯是一种气体,贮存、运输、使用极不方便,因此应用范围有限。后来,人们发现乙烯可以从乙烯利中产生。乙烯利在一定条件下(如遇碱)能释放出乙烯,将乙烯利配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对植物进行喷洒或浸泡,使乙烯利在植物体内分解产生乙烯,进而对植物起到调节生长发育的作用,这就可被认为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实际上对植物使用乙烯利,就是对植物施用乙烯的一种徽便方法。 乙烯利自1968年开始作作为乙烯释放剂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工作中应用,我国于1971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和上海彭浦化工厂,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农药二厂等单位同时开展了乙烯利的合成和研究工作,同年在橡胶上试用,首先获得橡胶胶乳增产的明显效果。以后全国很多单位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从而使乙烯利的研究和应用不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我国农业上试用乙烯利的作物种类,有经济作物如橡胶、溱树、松树、棉花、烟草、茶树、红麻、黄麻、油菜、甜菜、草子、吐鲁香、印度紫檀、甘蔗、毛竹、梧桐树等;园艺作物如番茄、香蕉、菠萝、柑橘、西瓜、柿子、桃子、苹果、杏子、梨子、荔枝、葡萄、山楂、枣子、板栗、黄瓜、瓠瓜、甜瓜、南瓜、辣椒、菠菜等;粮食作物如水稻、麦子、玉米、高粱等共四十余种。试用作物之广超过了其他生长调节剂。其中通过各地反复实践证明,乙烯利对橡胶、生溱的排胶增产;香蕉、番茄等果实和棉花的催熟;水稻、玉米矮化;黄瓜、瓠瓜诱导多开雌花;小麦去雄;茶树除花;枣子、山楂催落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上使用乙烯利面积较大的作物,有棉花、橡胶、水稻等。棉花应用乙烯利在1980年被我国农业部列为全国重 点推广项目,经大面积使用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此获1980年农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和1982年国家科委和农委颁发的技术推广应用奖励。 乙烯利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虽只有十余年的历史,但发展极为迅速,可以相信,在今后乙烯利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必将起更大的作用。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又名落花生、长生果、长果、金果花生、地豆、唐人豆等。花生属蝶形花科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美洲一带.世界上栽培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亚洲普遍,次为非洲。现今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区。以下以北方夏花生为例,将从播前至收获各月份的花生植保管理工作按月列出。 一、播前准备期 1、田间管理指标选地、施肥、选种、种子处理 (1)选地 尽量不要重茬。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浅耕灭茬,一般10-17厘米,耙平起垄种植,出苗后及时中耕施速效肥。麦垄套种花生要在小麦播种前深耕细耙,深耕26厘米以上,配施有机肥。起垄种植一般垄高17厘米,垄距33一40厘米,每垄播种一行。随起随播,防止跑墒影响出苗。 (2)施足基肥 花生基肥施用量一般应占施肥总量的70%一80%,以腐熟的有机质肥料为主,配合过磷酸钙、氯化钾、石灰等无机肥料。基肥的氮、磷、钾可按1:1:2的比例施用。 (3)精选种子 播前要精选种子,去除病粒、枇粒、烂粒等不合格种子,并选晴天晒种1~2天。 (4)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 主要防治对象根部和茎基部病害,如冠腐病、根腐病、茎腐病和胞囊线虫病等的防治。注意防治缕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 2、化学除草 于花生播后出苗前喷洒芽前除草剂于地表,可有效防除杂草。 二、种子萌发出苗期 从播种到50%的幼苗出土并展开第 一片真叶,为种子萌发出苗期。 1、田间管理指标 栽培上要求一播全苗,苗齐苗匀。 2、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及时清棵或破膜放苗,查苗补种,预防冻害,可结合天气条件每亩配施康多酚、胺鲜酯DA-6、s-诱抗素等调节剂,以增强抗逆性,培育壮苗。 三、苗期 从出苗期到50%的植株第 一朵花开放为苗期。 1、田间管理指标 保全苗,促根壮苗,促早花多花,争取枝多节密,为丰产打基础。 2、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1)施肥:苗期对氮、磷等营养元素吸收不多,但是团棵期,由于植株生长明显加快,而种子中带来的营养已基本耗尽,根瘤尚未形成。因此,苗期适当增施N和P能促进根瘤的发育,有利于根瘤菌固氮,显著促进花芽分化数量,增加有效花数。建议在此时,结合花生需肥规律,叶面喷施硝酸钙和磷酸二氮钾,同时配合选择使用复硝酚钠、胺鲜酯DA-6、芸苔素内酯、三十烷醇、矮壮素、缩节胺等一种或两种调节剂,促根增叶,培育壮苗。 (2)病虫害管理:此期主要防治病害为叶斑病,每亩喷施恶霜锰锌或咪鲜胺锰盐等杀菌剂,结合配施复硝酚钠等调节剂,以提高药效,恢复苗势。防治虫害为蚜虫,可用吡虫啉、烯啶虫胺等喷雾. 四、开花下针期 从始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为开花下针期,简称花针期。 1、田间管理指标 促早花多花,争取枝多节密,为丰产打基础。 2、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1)施肥管理:对N,P,K三要素的吸收约为总吸收量的23-33%,这时根瘤大量形成,能为花生提供越来越多的氮素。建议在此时期,叶面追施钾肥、钙肥和硼肥,补充缺肥营养需要。 (2)病虫害管理:病害管理应继续以防止叶斑病为主,兼防花生锈病,每亩喷施氟硅唑或咪鲜胺锰盐,结合喷施复硝酚钠或胺鲜酯,再隔7一10天喷施一次效果更佳。同时,由于温度上升,应注意预防花生矮化病毒病的发生,种植上注意防治蚜虫。若发现病毒病危害,结合蚜虫防治,同时每亩喷施氮苷吗琳胍等治病毒病药剂,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病毒病危害。 五、结荚期 从幼果出现到50%植株出现饱果为结荚期。 1、田间管理指标 控旺抗倒伏,防叶病,根外喷硼,增果重,提高结果率和饱果率。 2、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1)施肥管理:该期吸收氮、磷占整个生长期总量的50%左右。该期保证钙的供应可提高饱果率;保证磷的供应可提高种子含油率,可叶面喷施硝酸钙、硼酸,配合使用胺鲜酯,促根膨果,增加叶片光合效率,同时需要选择使用调环酸钙、多效唑等调节剂控制徒长。 (2)病虫害管理:结荚期主要防治病害为叶斑病和锈病。此时,应注意每亩结合叶面肥继续喷施氟硅唑或咪鲜胺锰盐。另外,麦茬花生结英期正是高温雨季,大雨过后极易发生花生青枯病,此时应注意喷施农用链霉素等药剂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地下害虫重发区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拌细土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使用辛硫磷或甲基异柳磷的微胶囊制剂效果更好。 六、饱果成熟期 从50%的植株出现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为饱果成熟期。 1、田间管理指标 保功能叶,防倒伏,防早衰,喷施磷钾肥,促茎叶营养向荚果转运,提高含有率,增加果重。 2、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1)施肥管理:二饱果期耗水和需肥量下降,若遇干旱已无补偿能力,会缩短饱果期而减产。此时应注意结合叶面喷施磷钾肥,同时喷施复硝酚钠、DA-6、6-BA等调节剂,改善叶功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加速转变为脂肪,防止叶片生理性落叶。 (2)病虫害管理:饱果成熟期为花生生长后期,此时叶斑病和锈病菌源数量已积聚到较大值,防治药剂以减少孢子数量为主。每亩喷施恶霉锰锌或咪鲜胺锰盐,结合喷施复硝酚钠或胺鲜酯等促生长调节剂效果更佳。 七、适期收获与带壳贮藏 1、适期收获 (1)根据植株长势; (2)根据饱果率:80%; (3)根据气温变化或花生后作播种要求。 2、带壳贮藏 荚果的安全贮藏含水量是10%。表1花生各时期调节剂使用技术使用时期推荐产品施用方法使用效果备注种子处理复硝酚钠DA-6三十烷醇萘乙酸钠芸苔素内酯拌种促进种子发芽生根,促苗壮苗需严格控制使用浓度苗期复硝酚钠三十烷醇萘乙酸钠胺鲜酯DA-6s-诱抗素芸苔素内酯矮壮素缩节胺叶面喷施调节剂可以提高苗期吸肥能力,使苗期苗壮配合肥料使用开花下针期至结荚期复硝酚钠芸苔素内酯DA-66-BA调环酸钙甲哌?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叶面喷施控制剂复配喷雾可以达到控旺、增产、放早衰的作用配合肥料使用效果更好饱果成熟期DA-66-BA复硝酚钠叶面喷施促进果实饱满,增加重量备注调节剂要严格控制用量及使用次数调节剂不可随意复配使用不同时期使用调节剂不宜叠加使用调节剂需配合水肥使用,更安全有效表2花生各生育时期用药方案生育时期防治对象防治措施种子处理期地下害虫毒死蜱、辛硫磷、二嗪磷、噻虫嗪、吡虫啉、灭线磷等土传病害多菌灵、三 唑酮、福美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生长期叶斑病咪鲜胺锰盐、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烯唑醇、多菌灵茎、根腐病多菌灵、咯菌清蚜虫溴氰菊酯、噻虫啉、氧化乐果、烯啶虫胺等地下害虫毒死蜱、辛硫磷等杂草精喹禾灵、吡氟禾草灵、乙草胺、2,4-D 丁酯等
首页
走进全丰
产品
电话
官网
微信公众号
网上采购